装企管理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之二--宗祠

 

宗祠

宗祠指宗族的祠堂,所谓宗族是指分居异财而认同于某一祖先的亲属团体或拟制的亲属团体。宗祠是旧同族子孙供奉并祭祀祖先的处所,象征着宗族的地位,在村落民居建筑群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其数量之多,仅次于住宅。

 
 

宗祠起源

中国古代社会是宗法社会,建立在小农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家长制家庭与家族一直是宗法社会的基础。家族制度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是聚族而居。中国传统村落是同宗民居建筑的聚合体。这种聚合体深受同宗观念、宗法制度和祖先崇拜的影响,以血缘为纽带进行总体布局。在古村落中,同族人需要有一处共同祭祀的场所,于是产生了宗祠。宗祠是供奉祖宗牌位的庄严场所,牌位是祖宗神灵的象征,所以宗祠被认为是祖先神灵栖息之地,是活着的子孙与死去的祖先神灵沟通的庙堂,几乎每村、每族都有宗祠。一般的家族不但有一族合祀的宗祠,而且族内的各房、各支房也往往有各自的支祠、房祠。

 
 

宗祠地位

宗祠在血缘村落里处于最核心的地位。它既是祭祀祖先的场所,也是宗族议事的会堂;是族民婚丧嫁娶的仪式地,也是他们进行娱乐活动的中心;是宗族陈列祖宗牌位之所,也是炫耀杰出族人的纪念堂。另外,对宗族有重大意义的物品,如圣旨、诰命、祭器、祖宗像、族谱等,也保存在祠堂里。在乡土社会里,宗祠是血缘关系的纽带,象征着宗族的团结,因此大多建在村落的核心地带,而且往往是村落中最雄伟的建筑物。能够光宗耀祖诱导子弟上进的纪念性和旌表性建筑,如牌楼、贞洁坊、御书楼等,大都建造在宗祠近旁,共同形成村落的礼制中心一般的民居则环绕着宗祠而建,形成了以民居拱卫祠堂的村落布局特点。

 
 

宗祠特征

由于宗祠是血缘村落里规格最高的公共建筑,具有不可侵犯的地位,祠堂建筑也就逐渐变得威严宏丽,其建筑装饰成为村中建筑之首。宗祠是礼制建筑,因祭祖议式隆重,祠堂多以规整严谨手法,取中轴线对称布局,各进建筑由前向后逐渐增高,主体建筑置于后位。大型祠堂采取三路三进两厢制,即三进建筑,两侧再布置辅助建筑。有功名的家族还可在堂前设抱厦、拜亭或月台,大门前设旗杆石。祠堂外观较为简洁,以高墙封闭,唯有正面入口较繁华。内构架的粱柱硕大雄伟,步架规则一致,装饰精美。为防雨水浸润,天井檐廊柱子的下半截多为石柱。前沿安置栏杆,既构成端庄肃穆的气氛,又显示出富丽豪华的格调。宗祠建筑风格与住宅建筑风格的分化,反映着上层雅文化与下层民俗文化的分化。

 
 

宗祠装饰

宗祠的装饰比民居奢华得多,可说是集地方建筑工艺技术与艺术于一身。虽然它的建筑格局采用了传统的祠堂建筑结构,体现了规矩严肃的基本文化品格,但是在它的建筑装饰中却洋溢着强烈的民间文化气息。宗祠的装饰精美考究,在脊檐和额枋上,采用木雕、砖雕、石雕和彩绘等装饰手法,都相当华美。尢其是木雕最为精彩,精雕细刻的花鸟、走兽及人物,皆栩栩如生,显示了匠师们精巧的雕饰技艺。

 
 

分享到:
 
美佳装饰ERP联系方式